1989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这些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 D.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
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里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指
| 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 B.美苏争夺全球战略资源的问题 |
| C.制约中国西部开发问题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问题 |
下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
|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
| 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 |
| 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 |
|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 |
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
|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
|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
|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的。它既规定了总统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这表明该法
| A.是当时各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 |
| B.旨在确保各政治派别和各阶层的利益 |
| C.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 |
| D.具有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 |
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发《宣示预备立宪谕》。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十多省响应。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举行“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征文活动,在16篇获奖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11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2篇,未表明态度的有3篇。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这些现象表明
| A.当时拥护君主立宪者占绝大多数 |
| B.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民众与立宪党人的支持 |
| C.清政府的立宪活动已无法改变其覆灭的命运 |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