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情况,既具有朴实的现实主义特色,又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们出自儒家“五经”中的
A.《诗》 | B.《书》 | C.《礼》 | D.《春秋》 |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
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
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
下图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 1893年的日记,这说明了当时
A.“开眼看世界”得到广泛认同 |
B.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 |
C.作者认同实业救国思潮 |
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 |
唐甄在《潜书》中写道:“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其结果是“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而公卿们也因为“罕得进见,”往往“于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于九州。”针对这一问题当时思想家提出的对策是
A.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 B.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
C.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D.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
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顾炎武 |
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
B.《伤寒杂病论》是重要药典 |
C.中医创立了针灸疗法 |
D.《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