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当时提倡“这两位先生”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①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3.上海从开埠到解放人口出现过三次增长高潮,同时,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沪人数比例也多次发生变动,其中引起后者变动的主要因素

A.与半殖民地工业发展密切联系
B.同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历史相联系
C.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
D.同西方列强在沪侵略势力的消长相关

2.有学者说: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以下事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A.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B.程朱理学的创立
C.吴道子创作《送子天王图》 D.敦煌莫高窟的兴建

1.近年有专家研究发现,季风的减弱和王朝的衰亡存在对应关系(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处在弱季风期的王朝会少雨干旱,谷物歉收,从而激起农民起义,最终导致衰亡。如果以唐朝为例反驳这一观点,你认为造成其衰亡的更有力证据之一是

A.九品中正制选用无能官员任职
B.官府垄断经营手工业和商业
C.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统治者奉行“三教合一”政策

1.《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据此,我国古代丝织业的产生可追溯到

A.夏初 B.商末 C.春秋 D.战国

12.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