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北京大学迈出了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一步,在自主招生的范围内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这与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一样,都是打破应试教育桎梏的重要举措,对引导中学开展素质教育极有价值。现在已经有39所中学获得了“北大校长实名制推荐”的资格。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月28日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
材料一:
表一: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趋势
注;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据工信部测算,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86%,预计到2015年信息消费占GDP的比重将会超过4.5%,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材料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2013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这对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信息。
(2)促进信息消费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何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的正确与否,是关系到我国改革事业成败的关键环节。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本质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就是不断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地位的过程。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市场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
(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简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并说明我国科学宏观调控采用的手段。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国家设立宪法日的决定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热议。大家在为依法治国叫好的同时,对于如何增强宪法观念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简要说明依法治国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2)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中甲乙两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
(3)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就如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向政府提两条建议。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近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61名两院院士支持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鲜明态度相对应的是,普通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怀疑和恐慌。
转基因技术在争议中前行。其实,科学探索本就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如,诺贝尔为发明安全炸药,多次身受重伤;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发生爆炸和解体,多名宇航员殉难;修道院教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一些权威抵制达34年之久……。
人类的孜孜以求,终使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科技成果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刷新了世界图景,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类置身于舒适、便利之中;另一方面又部分地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平衡,甚至由于人们非道德使用科技,导致危害人类自身安全的事情频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2)人类在广泛使用科技成果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当前,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发达国家。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而中国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我国的国民阅读而且呈现功利化、实用性等倾向。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
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成为每个公民自觉行为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再遥不可及。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国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性倾向进行评析。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读书为民富国强筑牢基础。(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