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十七大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改革。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阅读下列关于S市企业改革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S市国企改革的相关措施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拟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全部放开零售药店的非处方药(医保内、医保外所有品种)、医保外的专利药、血液制品等价格。
药价是否应该放开、如何放开,涉及多方利益,既要考虑市场的良性发展,又要考虑费用变化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力争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平衡点。做到这一点,无疑需要充分调研论证,综合考量,不断接近各方心中对药品价格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1)依据材料一,分析S市深化国企改革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分析《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管理者应怎样寻找药品价格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互联网+”这一提法。“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与多种行业的结合,它也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材料一:“互联网+文化”将推动文化产业自身的整体转型和升级换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但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化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网络中“黄、赌、毒”严重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失去人生理想,造成人格缺失……
材料二:乌镇因互联网而更加驰名中外,互联网因乌镇而更加古香古色。乌镇的闻名得益于它一直努力打造文化名镇,不断探索古镇保护开发的新模式,注入新的元素,不断提升保护开发的品质和内涵,创造了古镇保护开发的“乌镇”模式。
今天的乌镇,不仅保留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而且也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有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传承着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呈现着江南水乡古镇的魅力。同时乌镇也紧跟时代和世界的步伐,不断创新,在文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漂亮的动作:如建设乌镇大剧院,改造古戏台,打造乌镇文化创意区等。如今的乌镇,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凸显了独特的魅力,先进的世界文明成果与悠久的中华文化交流融合,开拓了新境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国家、青少年角度谈谈如何通过“互联网+文化”为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传递正能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乌镇是如何打造文化古镇的
(3)在学习乌镇打造文化名镇经验时,某市提出要“借鉴乌镇经验,打造特色名市”,结合材料二,从矛盾观的角度为该市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创新改变中国,创新改变世界。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H省根据当地实际,建设生态文明省,先后颁布实施了《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等多部环境管理法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的整体退出,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借助于本地的重点景区,将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从单一的传统产业向三大产业的全面拓展;投入巨资恢复植被、修复生态,建设森林公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等,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道路。
材料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重点和亮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发展新理念、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坚定决心与历史担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H省是如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促进其经济发展的。
(2)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4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习近平和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赴全国各地开展调查研究,文件起草组采取直接调研、委托部门调研、听取专家意见等形式……在调研过程中,不断得出重大改革命题的答案。9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草案)》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对党外人士和全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反复修改。11月12日,《决定》获得一致通过。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材料三:阅读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超五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商定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决定》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材料一:2009-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变化(单位:亿美元)
注: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中,机电类产品出口比例达到5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占到29.9%,一般贸易比重大幅度下降,但我国外贸附加值比重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材料二: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16万亿元,对外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力量。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将近20%,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就业,创造了更多的税收。2004年我国实施新的《外贸法》,取消了对外贸经营主体的经营权审批,到2013年民营企业在外贸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33.3%。我国对外贸易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但还不是真正的贸易强国。
材料三:截至2013年12月24日,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9起,涉案金额36.19亿美元。中国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3年以来,我国共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4.03亿美元。
(1)材料一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请结合图表和材料所反映的现状,谈谈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
(2)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的辩证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