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改变中国,创新改变世界。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H省根据当地实际,建设生态文明省,先后颁布实施了《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等多部环境管理法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的整体退出,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借助于本地的重点景区,将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从单一的传统产业向三大产业的全面拓展;投入巨资恢复植被、修复生态,建设森林公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等,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道路。
材料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重点和亮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发展新理念、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坚定决心与历史担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H省是如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促进其经济发展的。
(2)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上海世博会展现了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彰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请结合材料回答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运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扩大消费的理由。(14分)
2012年,中国政府针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多项举措,勾画出温暖的民生画卷,让亿万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措施如下:
社会关注问题 |
政府举措 |
收入问题 |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
社会保障问题 |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范围扩大到60%,并同步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
分配不公问题 |
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
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阐明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举措的依据。(12分)
材料某中学高一同学在探讨对消费的认识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见解:
甲同学说:某手机广告云:“我的手机自已喜欢就行了,管它有没有摄像头,管它是否时尚,只要它有个性够反叛、跟我有feel,我就要它。”
乙同学说: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现在提倡“科学消费”,所以,“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请问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2)你认为中学生应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梦”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中国家用汽车的消费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13年1月23日发布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称 ,“2012年中国已经正式进入‘汽车社会’,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了20辆,5年后私人汽车保有量会翻一番”。家用汽车销量的猛增,带动了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010年,中国汽车的产量超过18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同时,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节能环保汽车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竞争在汽车制造企业之间已经激烈地展开。方兴未艾的汽车消费带动了与汽车有关的广告、保险、金融、维护等行业的兴起与繁荣,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汽车消费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