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种群K值会增加的是
A.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 B.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
C.引入金小蜂后的棉铃虫 | D.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的大熊猫 |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B.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 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
和30%。若此时从岛外引入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
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57% | B.52% | C.48% | D.43% |
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
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
下列有关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胰岛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需有适当运载体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细菌
B.需有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
C.重组后的DNA,须在细菌体内经转录和翻译才能得以表达
D.人胰岛素基因与运载体DNA混合后,只得到一种DNA分子(重组DNA)
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
A.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 |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
D.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