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可以准确计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 |
B.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
C.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
D.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 |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
5分钟的现象 |
再过5分钟 |
滴加清水5分钟 |
|
① |
0.3 g/mL蔗糖溶液 |
x |
无变化 |
质壁分离复原 |
② |
0.5 g/mL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y |
无变化 |
③ |
1 mol/LKNO3溶液 |
质壁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 |
z |
④ |
1 mol/L醋酸溶液 |
无变化 |
无变化 |
无变化 |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下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B.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rRNA(核糖体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种a比马铃薯更耐干旱 |
B.在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在最初一段时间,其中的马铃薯幼根细胞液浓度将减小 |
C.物种a在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 |
D.当马铃薯幼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也就停止了 |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其相关结构如图,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如下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细胞结构 |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
高尔基体 |
靠近细胞膜的囊泡 |
时间/min |
3 |
17 |
117 |
A.从表中可知,图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B.能在图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观察到3H标记的靠近细胞膜的囊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D.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