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结合作品简析下阕“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现出的意境。
诗歌鉴赏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同为咏柳诗,两位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分别作简要说明。
答:
(2)两诗各具特色,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选择一首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缑氏县。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诗想象新奇、意境美妙。你认为诗句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试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唐诗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开头是一段场面描写,结尾又写道:“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试比较开头与结尾场景描写的特点,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对杜甫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皆春水”既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又交代了当时杜甫草堂的周围绿水环绕、春光秀美、清幽淡雅的环境。 |
B.颔联的“不曾”与“今始”相呼应,表现了诗人独居江村,今日友人来访的喜悦心情。 |
C.颈联的意思是说:我因远离集市,家里贫穷,只能用最简单的菜肴和浑酒来待客。 |
D.尾联用探问的语气,问客人如果喜欢的话,就把邻居老叟唤来,一同饮上几杯,意为表达邻里和睦。 |
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静景写起,描写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生活画面,然后叙写待客,以动景收笔,动静交融,结构自然。 |
B.这首诗描写了客人来访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和友人真挚纯朴的感情。 |
C.本诗表现了诗人在客人来访时的喜悦心情,暗含了对生活贫寒的自嘲与辛酸。 |
D.本诗用语朴实,词真情浓,虽没有一个“至”字,但客至之后殷勤待客的欢乐情景无不跃然纸上。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感旧歌者
戴表元①
牡丹红豆艳春天,
檀板朱丝②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
无人知是李龟年③。
注:戴表元,字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战乱中,辗转各地,卖文为生。②檀板朱丝,乐器。③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
(1)试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西湖志余》称:载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即此诗也。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故国之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