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螳螂体内的约为( )
A.0千焦 | B.106千焦 | C.2X106千焦 | D.106—2X106千焦 |
下列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DNA分子数均相同 |
B.具有A个碱基对、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共需要(A-m)(2n-1)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C.在一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核DNA的数量会发生变化 |
D.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DNA均被15N标记),在供给14N的环境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50% |
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 |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
下图甲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将R型活菌和S型死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向S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B.乙图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 |
C.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主要在上清液、沉淀物中 |
D.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
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
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 |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
D.![]()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了1 000人,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在这1 000人中,Xe的基因频率为( )。
基因型 |
XEXE |
XEXe |
XeXe |
XEY |
XeY |
人数 |
456 |
28 |
16 |
440 |
60 |
A.5.2%B.6%
C.8%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