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回答12、13题。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
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③白渠 ④灵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短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A.通判 | B.枢密使 | C.三司使 | D.转运使 |
马克尧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
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 D.雅典是一个典型的城邦国家 |
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改版,并就此在《致读者》社论中说,“最近,我们将着重从以下三方面改进我们的工作。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第三,改进文风。”据此可以推知,此次改版
A.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调整 | B.体现了党的文艺方针的调整 |
C.促进了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 | D.抑制了党内“左”倾错误思想蔓延 |
下列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探讨废约问题的部分专题论文。废约问题的探讨反映出
作者及其专题论文 |
论文期刊来源 |
方铭《关于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和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问题》 |
《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 |
李光一《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废除不平等条约》 |
《史学月刊》1985年第4期 |
韩渝辉《中国是怎么样得以在抗战时期实现废约的》 |
《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 |
王淇《一九四三<中美平等新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 |
《中共党史研究》1989第4期 |
A.政府试图调整外交理念 B.学术研究环境得以改善
C.“科教兴国”战略影响 D.列强侵华影响极其深远
“列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国民党将帝国主义写进新三民主义。”材料说明
A.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 B.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不断完善的 |
C.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开端 | D.近代中国革命中的民族主义具有继承性 |
2015年12月8日,应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向世界十次提到“中医药”。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下列有关中医药知识对应准确的是
A.《黄帝内经》——西周时期问世、战国时期编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
B.针灸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我国祖先独创,近代以后方为世界所知晓 |
C.《本草纲目》——是对13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
D.《伤寒杂病论》——汉张仲景作,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