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回答12、13题。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
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③白渠 ④灵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短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A.通判 | B.枢密使 | C.三司使 | D.转运使 |
有学者说:“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因此,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并不能就简单地断定为侵略。”对于该学者观点的评论,准确的是
A.一派胡言,完全没有史实依据 |
B.视角独特,论据充分 |
C.揭示了满洲事变的真正原因 |
D.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进行辩护 |
“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蒋总统集》第一册,台湾国防研究院等编)这一状况可能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中国共产党在“二大”上提出的最低革命纲领要求: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的实践来看,这里所说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就是指
A.资产阶级共和国 | B.社会主义共和国 |
C.新民主主义国家 | D.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
“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
B.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
C.革命比改良更能有效改造中国政治 |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 |
孙中山运用孟德斯鸠的思想改造中国最为成功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 |
B.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D.实现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