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
一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6一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分别用三组淡剂对种子进行处理:①赤霉素;②赤霉素和脱落酸;③赤霉素和6一甲基嘌呤(6一甲基嘌呤在第1l小时加入,见图中“↓”)。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6一甲基嘌呤可抑制tt一淀粉酶的产生 |
| B.对Q一淀粉酶的合战,脱落酸与赤霉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
| C.脱落酸作用机理是促进mRNA的合成 |
| D.种子的萌发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
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 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 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
| 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 |
| 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
|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16 |
下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
| B.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三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
| C.③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 |
| D.④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 A-T, G-C, C-G,推测"P”可能是()
| A.胸腺嘧啶 | B.腺嘌呤 |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 D.胞嘧啶 |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既改变基因的质,又改变基因的量,既能产生新基因,又能产生新基因型 |
| B.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
| C.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的移接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
| D.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肯定会产生新的性状 |
下列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 A.卵细胞 |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 |
| C.初级卵母细胞 | D.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