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_②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目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 |
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 |
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
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 |
②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干的虚衔。第三联中有两字
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用具体的字词说明。
答 。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夏日三首(其一)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拚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3分)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题。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