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右甲、乙两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有关图示两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河流的通航里程相近,但甲河年货运量远大于乙河
B.两河流域的植被类型相同,均为常绿阔叶林
C.图中长株潭和鲁尔区两大经济圈目前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D.图中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均为集约化农业
图中A、B地区在发展种植业生产方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雨热不同期 水旱灾害频繁
B.水旱灾害频繁光热条件不足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壤贫瘠耕地不足

甲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轨迹示意图,M表示增长初期,N表示末期。乙图为该国人口增长过程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有关该国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代表该国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曲线①
B.图乙显示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所占的比重较少,一般是政策因素引起的
C.该国人口增长处于图甲中N阶段时劳动力资源丰富
D.图乙阶段该国内交通运输的压力可能会增加

如图,AB、CD和EF是经线,AB、CD的经度差与CD和EF的经度差相等。CF是晨昏线,AE和BF是纬线,且D地在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相等的,阴影范围和其他地方日期不同,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A.14时或23时 B.2时或14时
C.5时或8时 D.8时或23时

一般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读我国各省区(除港澳台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生态足迹增长率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低于西部省区
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
C.新疆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
D.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的变动是负向

下列关于山西的生态足迹增长率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分布在能源地
B.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是植树造林,生态改善
C.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开矿,植被破坏
D.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产业调整以及节能减排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