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
|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儒家经典《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暴君夏桀残民,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
|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
| C.其民主内涵与近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
|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庄子及道家的是( )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
|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范文澜) |
|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
|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
| A.兵广粮足 | B.民以食为天 | C.仁义为重 | D.诚信第一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 |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
|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 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