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1月10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说,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8477亿元,增长11.7%。
请回答:我国财政有哪些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各种自然灾害,如热浪、沙暴、飓风、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将继续增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个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有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材料二: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设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促进全球环境意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人们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哦里只有一个生命。”“大自然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等公益广告、图片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为人们敲响了生存的警钟,促使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善待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简要说明。
(2)请你为“世界环境日”设计几个公益广告词。

材料一:引起气候变化的大量碳排放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的。 全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碳排放实现工行业高速发展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对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碳排放是其现在和未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现在美国年人均碳排放量为19吨,而中国人均4.1吨,还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约30亿人年人均碳排放量不到1吨。所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该是一个基本前提。
材料二: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的一段精彩论述,鲜明地代表了中国的立场:“温室气体排放不能只看眼前,不看历史;不能只看总量,不看人均;不能只看生产,不看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我们不可能接受中国人只享有发达国家1/3、1/4甚至1/5权利的想法。”
材料三: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这是人类共同的心愿。然而,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人类共同的心愿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反而受到不断的冲击和挑战。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给人类提出了新课题。要改善民生,必须节能减排,否则,经济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3)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人类如何才能做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与保护环境的统一。

近几年,一些地方热衷于发展奶牛养殖业,当地许多农户不惜借债引进每头上万元的奶牛,奶牛养殖量急剧增加。由于鲜奶供应量增加,一些地方的鲜奶市场达到了饱和状态。牛奶收购价下降到每公斤1.5 元左右,与一瓶矿泉水价格相当。养殖奶牛的奶农们只好把牛奶喂家畜或者干脆倒掉。
阅读材料,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牛奶价格波动幅度很大,但不可能无限地上涨也不会无限地下跌,其原因何在?
(2)材料中牛奶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奶农生产活动的?
(3)如果你是奶农,面对此情此景,你应该怎么做?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2)在“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过程中,有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请指出来。
(3)根据(2)的结论,商品所有者要想成功实现“惊险的跳跃”,应该采取怎样的正确做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某校高一(12)班学生就本校中学生消费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一:学生生日宴请:90%以上学生过生日都要互相宴请,购买礼物赠送。而且宴请规模、赠送礼物呈扩大的趋势。平时节日:98%以上同学都互相送贺卡,且贺卡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原因:同学们都这么做,不请不送丢脸面。
材料二:就学生个人消费情况。手中有电子词典100%,手机、MP3达30%以上,电脑达3%。而且电子装备呈现普遍化、个性化特点。生活消费:饮食占20%,服装占40%,文化书籍占5%,零食、玩占35%。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很多只用过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原因:“人有我必有”、“人无我也有”。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研究,学生王某准备撰写一篇研究报告。请你结合自己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为他的报告确定一个最适合的题目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报告题目:
(2)在中学生中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消费情况?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否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方面提些有益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