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 A.李鸿章 | B.冯桂芬 | C.康有为 | D.陈独秀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
|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 D.政治制度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
|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
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说过“历史理解的真正对象不是事件,而是事件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述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 B.推翻了二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 |
| C.推翻了二千多年来封建土地制度 |
| D.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
| A.反映出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
|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 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
| 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
|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 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