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 |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
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
A.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
C.开辟了苏俄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 D.为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案例 |
有德国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东方被列宁原封不动地全面继承下来了……说明列宁是马克思真正的继承者。”其主要理由是
A.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B.创建了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工党 |
C.建立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思想体系 |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 |
苏联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季诺维也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A.《布列斯特和约》 | B.《共产国际行动纲领》 |
C.《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 D.《论俄国革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成立人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