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片断,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融合、重组和降解。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水生化。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
(1)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2)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______酶。
(3)如果正常体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你认为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吗?____________。体外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殖细胞力呈______(正相交、负相关)关系。
(4)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不断走向衰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发现精子中的端粒长度与受试者的年龄无关,这是因为精子细胞中__________能正常表达,使______保持一定的长度。
II.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A—a,B—b)的支配,这两地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
基因型 |
A_B_ (A和B同时存在) |
A_bb(A存在,B不存在) |
aaB_或aabb(A不存在) |
表现型 |
紫花 |
红花 |
白花 |
(1)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与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F1的表现型为______;F1自交,F2的表现型的分离比为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______的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红花。
(每空1分,共 11分) 澳洲羊的毛形有直毛和卷毛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根据遗传规律填写下表:
亲代 |
子![]() |
||
表现型 |
基因型 |
基因型 |
表现型 |
卷毛×卷毛 |
① |
AA |
② |
AA×Aa |
③ |
④ |
|
⑤ |
⑥ |
![]() |
|
卷毛×直毛 |
⑦ |
⑧ |
⑨ |
⑩ |
1Aa:1aa |
11 |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11。
(每空1分,共7分)下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各个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2是过程,此过程主要发生在场所,5是过程,4这个过程在哪类生物体内发生,请举例:3过程发生时需。
(2)若某蛋白质是由3条肽链290个氨基酸组成的,那么在合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至少需要DNA上个碱基,需要种氨基酸。
(每空1分,共6分)细胞分裂间期是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等物质积累的过程。
密码子 |
CAC |
UAU |
AUA |
CUC |
CUC |
UCC |
氨基酸 |
组氨酸 |
酪氨酸 |
异亮氨酸 |
亮氨酸 |
缬氨酸 |
丝氨酸 |
(1)在DNA的复制过程中,DNA在的作用下,双螺旋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并以每一条单链为模板,采用复制方式合成子代DNA分子。DNA复制发生在和时期。复制的场所主要是。
(2)某基因中的一段序列为……TAT GAG CTC GAG TAT……,据下表提供的遗传密码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密和高效地发送与接受信息的通讯机制,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尔后产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使之成为生命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细胞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要的。下列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据图分析回答:
(1)A图中的垂体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所经过的细胞器有 __。甲状腺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__。
(2)当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 __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__共同调节的。
(3)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__。这是一种 __调节机制。
(4)B图中的突触在传递信号时的特点是 __,原因是 __,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5)C图所示的抗体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在分布部位上的区别是:前者 __ ,后者 __。这一过程细胞所释放的组织胺作为信号分子会导致血管的变化是 __。
(6)D图是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过程示意图,图中的“抗原多肽”应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 __,它将被直接呈递给 __,从而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