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四 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比较落后。同时,
中国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
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使得中国今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
(1)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我国如何才能改变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
量持续增长的状况?(10分)
材料五通俗地讲,森林碳汇就是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在确定了范围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这种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叫做碳汇造林。
(2)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低碳生活、碳汇造林等新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
人所熟识。并逐步转变为部分公民的实际行动,甚至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运用价值
观的知识,对这一现象加以评析。(1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附加题】默写:如何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等情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度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近。然而,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其中不乏年轻人,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延迟退休”的忧虑。
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延迟退休”,主管部门做出明确回应,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这令许多担心该政策会“马上到”、“一切到”的人松了一口气。这种考量全局的承诺、渐进式的改革节奏,彰显了改革进程中对民意的尊重。
显然,今天的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复杂多样,矛盾交织交错,要确保政策科学、合理、可行,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充分吸收民意必不可少。从公众的担忧处发现问题,在化解担忧中完善机制,应当是攻坚期决策的理性选择。公众期待,延迟退休的决策过程成为攻坚期改革的一个成功样本。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年轻人对延迟退休可能会有怎样的现实忧虑?并说明原因。
(2)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分析说明主管部门的相关回应蕴含的哲学智慧。
(3)在延迟退休问题上,面对近七成受访者的反对,政府部门怎样科学决策才能与公众达成共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住有所居”以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2年10月24日,重庆市主城区第二批公租房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大渡口区跳蹬公租房项目现场举行。此次开工的公租房项目有7个,约441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工3500万平方米。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完成12万套左右的交房任务,加上2011年已交房的8万多套,可以实现20多万户居民入住。
市长黄奇帆在开工仪式上说,目前,重庆住房配置体系按照“30%左右居民租住保障房,70%左右居民通过商品房市场配置。”的思路来推进。
黄奇帆还说,公租房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民生,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还能够优化房地产投资结构,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带动家居、家电等刚性消费以及其他休闲消费。
联系材料,分析材料中直接蕴含的经济生活的理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抗震救灾,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国家财政部、民政部、发改委、公安部等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等迅速行动,有效展开了抗震救灾工作,确保经济正常运行。
材料中体现了我国政府部门在履行什么职能?在抗震救灾中,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履行上述职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7月18日,新一轮中央部门2012年度决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2012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决算。这是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首次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以来,连续第三年推进部门决算公开,也是第三年晒部门“三公经费”决算。截至7月20日16时,共计92家中央部门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三公经费”情况。其中,发改委等7家超预算。
材料二针对某些部门“三公问题”屡审屡犯的老问题,有专家指出,要强化对“三公经费”的监督。首先要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加强立法;其次,政府也应强化自身监督,加强审计,尤其是完善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机制;再次,“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角度说明怎样才能力促“三公经费”透明使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