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请你完善。
(一)目的、对象
目的:GDM筛检。受检者:姓名×××,妊娠25周。
(二)筛检方法
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400mL葡萄糖水(含75g葡萄糖),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判定方法:4个样品中有3个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GDM。
(三)结果与分析
检测报告如图:
由此可判定该孕妇_____。
(四)讨论
(1)若GDM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
(2)请根据血糖调节有关知识,解释要求受检者在5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内、外液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图2实验(记作甲):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须的物质(浓度忽略不计).实验初,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逐渐加快,此时,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mg/dL.
(1)图1显示:曲线AB段、BC段,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依次属于 .分析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当载体饱和时, 而使细胞内浓度升高,这与事实矛盾.
(2)图2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 含量的变化.
(3)为验证5min时造成红色液滴移动速率加快的直接因素,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记作乙):乙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5min 时用呼吸抑制处理小肠上皮组织.假定呼吸被彻底阻断,预期结果:①实验开始5min时,液滴移动情况是:实验甲突然加快,实验乙 ;②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实验甲 实验乙 .
(4)若用相等质量的成熟红细胞替代小肠上皮细胞,红色液滴移动情况是 .
某些癌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以抵抗人体免疫功能,其机制是:进入肿瘤组织周围的免疫细胞会分泌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质分子﹣Fas,而肿瘤细胞能分泌一种FasL,FasL与Fas结合后激活免疫细胞的凋亡信号途径,诱导免疫细胞凋亡.请分析回答:
(1)图中表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使 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癌细胞细胞周期比正常细胞的周期更 (长,短),细胞表面的 减少,细胞黏着性下降,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3)图中的效应细胞应是 ,它是由 增殖、分化来的.
(4)效应细胞中与Fas分子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 .
(5)激活细胞凋亡信号途径是通过激活相关 的活动实现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 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重要作用.
黑腹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是显性,长翅(D)对残翅(d)是显性。科研人员用灰体长翅(BBDD)和黑体残翅(bbdd)果蝇杂交,F1个体均为灰体长翅。
(1)科研人员用F1果蝇进行下列两种方式杂交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组别 |
杂交组合 |
子代 |
|
雄蝇 |
雌蝇 |
||
实验一 |
F1雄蝇×黑体残翅雌蝇 |
灰体长翅占50% 黑体残翅占50% |
灰体长翅占50% 黑体残翅占50% |
实验二 |
F1雌蝇×黑体残翅雄蝇 |
灰体长翅占42% 黑体残翅占42% 灰体残翅占8% 黑体长翅占8% |
灰体长翅占42% 黑体残翅占42% 灰体残翅占8% 黑体长翅占8% |
①由实验结果可推断, B/b和D/d基因在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且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②两组实验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F1_________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发生了片段交换,发生这种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2)科研人员得到了隐性纯系小翅果蝇,用这种果蝇与纯系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
组别 |
杂交组合 |
F1 |
F2 |
||
雄蝇 |
雌蝇 |
雄蝇 |
雌蝇 |
||
实验三 |
残翅雌蝇×小翅雄蝇 |
长翅128 |
长翅117 |
长翅301 小翅302 残翅201 |
长翅598 残翅199 |
实验四 |
小翅雌蝇×残翅雄蝇 |
小翅156 |
长翅164 |
长翅303 小翅299 残翅202 |
长翅297 小翅301 残翅201 |
①根据实验_________的F1结果可知,控制小翅的等位基因M/m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实验三中F2代果蝇长翅:小翅:残翅的比例为_________,说明果蝇翅形的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
②实验三中纯系亲本的基因型是分别为________;实验四中F2长翅、小翅和残翅的基因型分别有_______种。
棉铃虫的Bt毒蛋白抗性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为研究抗虫棉种植区中棉铃虫Bt毒蛋白抗性基因频率的变化,科研人员连续三年将实验室饲养的纯合抗性雌虫与在田间随机捕捉到的雄虫单对杂交,随后单独孵化雌虫所产的全部卵,得到单雌系。孵化过程中用Bt毒蛋白基因高表达的棉叶饲喂单雌系幼虫5天,检测幼虫体质量,结果如图所示。
(1)科研人员将饲喂5天后存活的幼虫达到虫体质量≥0.6mg的单雌系定义为抗性单雌系,由抗性基因遗传规律分析,理论上抗性单雌系中的幼虫是抗性基因的_________(填“纯合子”、“杂合子”或“纯合子及杂合子”)。幼虫体质量为0 mg,表明该单雌系的幼虫全部死亡,推测其父本_________。
(2)统计2012 年的实验结果可知,抗性单雌系占所有单雌系的百分比为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该百分比明显高于2010年,推测田间棉铃虫种群的抗性基因_________高于2010年。
(3)通常在田间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棉或其他作物,该做法能使棉铃虫种群_________。
小叶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某苔原生态系统形成斑块。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小叶章入侵斑块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下表。
植物种类 |
高度(cm) |
生长型 |
对照 |
轻度入侵 |
中度入侵 |
重度入侵 |
高山乌头 |
20-40 |
多年生草本 |
+ |
|||
藜芦 |
50-100 |
+ |
||||
毛蕊老鹳草 |
30-80 |
+ |
||||
大白花地榆 |
50-80 |
+ |
+ |
|||
小叶章 |
60-90 |
+ |
+ |
+ |
||
牛皮杜鹃 |
10-25 |
灌木 |
+ |
+ |
+ |
|
笃斯越桔 |
10-15 |
+ |
+ |
(1)调查时,科研人员要在小叶章入侵斑块_________选择若干个1m×1m 的样方,统计样方内的植物_________、株数、高度等信息,通过记名计算统计出整个群落中植物的_________。以相邻的本地牛皮杜鹃群落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
(2)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灌木逐渐消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_________,植株的高度_________。
(3)小叶章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_________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小叶章入侵会使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