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材料二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 让中国这块美丽古老的土地,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绿洲和乐园!” —— 温家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论角度说明国家提出“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由。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国的科技事业就开始奠基,并和共和国一起发展、腾飞。6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
(3)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挖掘和整合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尚礼仪、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新山东精神。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联系材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生活》依据。
海洋权益事关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利益,面对我国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采取了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执法,加大对南海管辖巡航的力度,设立三沙市,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等一系列措施,坚定维护我国的海洋利益。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交接入列,航母舰载机成功进行试飞,歼20、枭龙等新型战机试飞成功,“蛟龙”入海,“神十”飞天……我们有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有理由、也有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依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 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近三成农业户籍人口居住在城镇,处于“半城市化”状态,普遍面临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覆盖不足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新市民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公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重视解决新市民问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