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亡国 | B.革命 | C.帝制 | D.尊孔 |
下面是从“一五”(1953~1957年)到“二五”(1958~1962年)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示意图。对这种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 |
B.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农业生产 |
C.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增加主要是“左”倾路线下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
D.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下忽视商品经济的结果 |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
A.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指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
B.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使得公司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趋势()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 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 D.“新中间阶层”不断扩大 |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巴黎公社失败时 | B.世贸组织成立时 |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