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坡谓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予每读书史,追悼古昔,未尝不掩卷而叹。伶玄叙《赵飞燕传》,极道其姊弟一时之盛,而终之以荒田野草之悲,言盛之不可留,衰之不可推,正此意也。
国初时,工部尚书杨玢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欲以状诉其事,玢批纸尾,有“试上含元基上望,秋风秋草正离离”之句。方去唐未百年,而故宫殿已如此,殆于《黍离》之咏矣。慈恩寺塔有荆叔所题一绝句,字极小而端劲,最为感人。其词曰:“汉国河山在,秦陵草木深。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旨意高远,不知为何人,必唐世诗流所作也。李峤《汾阴行》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明皇闻之,至于泣下。杜甫《观画马图》云:“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①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元稹《连昌宫词》云:“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闼树宛然。”又云:“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凡此诸篇,不可胜纪。
《飞燕别传》以为伶玄所作,又有玄自叙。予窃有疑焉。不唯其书太媟②,至云扬雄独知之,雄贪名矫激,谢不与交;为河东都尉,捽③辱决曹班躅,躅从兄子彪续司马《史记》,绌伶玄无所叙录,皆恐不然。而自云:“成、哀之世,为淮南相。”案是时淮南国绝久矣,可昭其妄也。因序次诸诗,聊载于此。
(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澒洞(hng tng),弥漫无际;②媟(xi),轻慢,亲近而不庄严;③捽(zu),揪或抓之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衰之不可推 推:预知 |
B.雄贪名矫激,谢不与交 谢:拒绝 |
C.案是时淮南国绝久矣 案:案件 |
D.聊载于此聊:姑且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东坡谓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 ①而终之以荒田野草之悲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①多为邻里侵占 ①行宫门闼树宛然
②为长者折枝 ②何为其然也以下文中所引的诗句分别编为四组,都是从宫阙兴废的角度反映朝代盛衰变化的一组是
①试上含元基上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②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③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④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⑤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闼树宛然 ⑥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由苏轼的关于废兴成毁观点引出《赵飞燕传》,感叹兴盛不能永久、衰亡不可 以预知的沧桑变化。 |
B.宋初工部尚书杨玢的家人因旧居被邻里侵占欲上告,杨玢写诗劝告家人没有必要因此 与他人争执甚至引起诉讼。 |
C.作者引用大量诗句,这些诗都是从不同角度反应唐代兴盛和衰亡的变化,其中主要引 用了杜甫和元稹的诗。 |
D.作者认为《赵飞燕传》不是伶玄所作,最有力的证据是伶玄说自己曾经做淮南相,但 |
是到他那时淮南国早就灭亡了。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起死回生(死、生:动词作名词,死人、活的状态) |
B.气象万千(万千:数词作动词,呈现各种姿态) |
C.取长补短(长、短:长久,短小。) |
D.荣宗耀祖(荣、耀:使动用法,使……光荣、使……荣耀) |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祸国殃民(祸、殃:名词作动词,危害、殃及) |
B.身体力行(身、力:名词作状语,亲身、用力) |
C.扶危济困(危、困:危险,困难。形容词作动词) |
D.惊天动地(惊、动、地:使动用法,使……受惊、使……震动) |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风餐露宿(风、露:名词作状语,在风中、在露水下,餐:名词作动词,用餐) |
B.不翼而飞(翼:像羽翼一样,名词作状语) |
C.道听途说(道、途:名词作状语,在道上、在途中) |
D.狼奔豕突(狼、豕:名词作状语,像狼、猪一样) |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第三段加“【 】”部分断句。
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语句断句。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