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捐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源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乃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工,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主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菜,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渊典其事典:主管  
B.渊屡陈捐益捐:舍弃  
C.百姓竞劝乐业劝:劝勉  
D.其简开解年少简:简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D.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说明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   
①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②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③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④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④ B.①⑧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B.国渊决狱断刑公平宽恕。在处理田银、苏伯等反贼的余党时,国渊劝谏太祖因人量刑,对其余党从轻发落,终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C.国渊据实上报斩杀捕获贼兵的数量。他认为,过去的奏报常常“以一为 十” ,夸太战绩,这是弄虚作假的做法。对此,他感到十分羞耻。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他并不太张旗鼓,而是先暗中寻找能读解《二京赋》的人,然后套取笔迹,最后根据笔迹捕获写信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江泽民
甲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你觉得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样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
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
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
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
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对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招致。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从亲是谓大丈夫也
B.使秦女得大王箕帚之妾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C.寡人不兴师得六百里地商於之地不可得,齐、秦合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其有齐也仪寡人绝齐未甚邪

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一段话断句。
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①,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④田仰者,以金三百锾⑤,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②论城旦,被定罪判刑。一种服苦役的刑罚。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⑤锾,huán,古代重量单位,亦是货币单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乃其金而赴之利:利用
B.公子盍之叩:询问
C.然尝董卓,不可掩也昵:亲附
D.己卯来金陵,与相识相识:认识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所见岂后贱妾耶吾向之所赞侯公子者谓何
B.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阮公负至交乎
C.假所善王将军将军屏人述大钺意
D.屏居金陵,清议所斥欲侯生解之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直接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的一项是()

A.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B.中郎学不补行。
C.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D.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姬的生母贞丽虽然不善赌博,但生性豪侠,因此所结交的都是当代才华出众的人物。
B.李姬责备侯生虽然读遍万卷诗书,但见识还比不上自己这样的妇道人家。侯生听后大为不满,便故意借醉酒卧床不愿相见。
C.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姬在桃叶渡设宴饯行,临别时规箴侯生不要因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就不自爱而玷污自己的品行。
D.李姬特别擅长唱《琵琶记》,然而从不轻易唱给别人听,就算是遇见意中人侯生,也只应承唱一遍就再也不唱了。

断句与翻译。
(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②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许)远虽材若不及(张)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有删节)
注:张中丞,即张巡。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平乱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继李翰撰《张巡传》之后,写了这篇后叙。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畏死诚:果真
B.独愧耻求活蒙:蒙受,承受
C.蔽遮江淮,遏其势沮:通“阻”,阻挡
D.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倚仗,凭借

下列全都直接表现张巡、许远英勇无畏的一项是()
①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
②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
③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④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
⑤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⑥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⑤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许远,而许远在外面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从而说明了 “畏死”之说的荒谬。
B.文章以人死和绳断作比喻,指出“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之说在道理上说不通,发出感愤,斥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能引起人的共鸣。
C.虽然作者并不确定天下得以不亡是谁的功劳,但仍然痛斥了那些丢掉城池只想保全性命的人和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
D.作者认为,责备张、许二位死守睢阳的人,是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有意制造谰言,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子路》)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结合文段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文段谈谈孔子对太宰的“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所持的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