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家贫则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忖,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犬良则数得兽矣。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吕氏春秋·贵当》)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家富则市得良犬( ) (2)百事也尽然( )
选出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
A.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
B.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
C.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
D.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
齐人“猎兽之获,常过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②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③?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①或:作“惑”字用,不明了,可怪。无或:莫怪。②援:取。③为(wèi):作“谓”字用。与(yú):疑问助词。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国家推行仁政是这样,个人学习和修养也是这样。如果心猿意马,胡思乱想,终将一事无成。 |
B.孟子认为,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不专心。君王一天学到的东西,常常要隔十天、半个月才加以温习,自然无法形成智慧。 |
C.孟子指出,君王对于贤者的言论不能专心听取,一心只想着别的事情,即使有幸接触正道,却不能专心致志,当然无法有智慧了。 |
D.孟子运用“一暴十寒”和“弈秋悔弈”两个譬喻,奉劝君王对贤士的雅言应专心听取,以成就大智慧。这一教导,对青年学子的求学也颇有教益。 |
(2)这段论述中,孟子对于为学提出了什么主张?
答: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2)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2)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2、在这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治长5.9》)
宰予昼寝,子曰:“!”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治长5.10》)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②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
2、就以上两段话,说说孔子为何大加赞赏颜回?他在这里提出了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2.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2.3》)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