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____KJ和____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是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面甲、乙、丙三个图解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胰腺细胞,图乙表示为该细胞提供一定量的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测出标记氨基酸出现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上的数量。
①消化酶经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叫,该过程的进行依赖生物膜的
②在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共穿过层膜,乙图中内质网和核糖体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③请在下图中绘出胰腺细胞在进行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后这三种生物膜的面积变化

(2)图丙可能是细胞

A.黑藻的叶肉 B.硝化细菌 C.蓝藻 D.人口腔上皮细胞

(3)请写出两种鉴定丙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有关实验的操作和叙述,请回答:

(1)图甲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某视野中的图像,如果要看清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移动,把区细胞放在视野中央,然后换高倍镜,可以看到大多数的细胞处于
(2)图乙是某同学做“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改进装置,应向培养皿中倒入液,
将滤液滴在处(a或b)。实验结果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同心圆,最小的一个圆呈
色。
(3)图丙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操作步骤,当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低倍镜下可看到液泡逐渐变小,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变(大或小)。还可将等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的指标。常用法将细胞外的溶液替换成清水来观察复原现象。

青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多而且形态较小,为确定其染色体数目,需要制备染色体标本。科研人员挑选若干组数量相等、每个体重(5±0.2)g、活动力强、性成熟的青虾,分别向腹肌注射0.1mL质量分数不等的秋水仙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4h后,取出心脏等6种器官组织,分别制成装片,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结论。以下是该实验的部分结果,请据此回答问题。
结果一:不同器官组织中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

结果二: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处理后,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比例和染色体形态

秋水仙素质量分数
0
1×10-3
2×10-3
3×10-3
4×10-3
5×10-3
6×10-3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1.0
1.2
1.5
3.1
11.2
11.5
12.3
染色体形态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不正常
不正常

结果三:观察127个初级卵母细胞,出现不同四分体数目的细胞个数统计

一个细胞的四分体数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初级卵母细胞个数
1
1
1
7
102
10
3
2

(1)上述6种器官组织中,观察细胞分裂的最佳材料是__ ______。注射秋水仙素的最佳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统计的角度分析结果三,可以确定青虾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条,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青虾染色体标本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其他的实验材料,请在下列提供的部分材料中进行选择,并说明其用途。
材料:

A.盐酸、酒精; B.纤维素酶; C.胰蛋白酶; D.二苯胺试剂;E.苏丹Ⅲ染液;   F.双缩脲试剂; G.醋酸洋红液。

①选择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择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温度℃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CO2浓度(%)
12小时后 CO2浓度(%)
25
0
0.35
0.368
25
10
0.35
0.342
25
20
0.35
0.306
25
40
0.35
0.289
25
60
0.35
0.282
25
80
0.35
0.280
25
95
0.35
0.279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___ _。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无关变量:___ ____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___为什么?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___ _______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___ _______
(5)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___ _______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柱形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根据下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阶段。
③产[H]的阶段是___________。④氧气参与___________阶段的反应。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E表示的物质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