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B.自耕农数量减少 |
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 D.土地兼并加剧 |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危机加深 | B.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不符合史实,观点错误 |
B.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迅速成长 |
C.缺乏证据,故作惊人 |
D.反映了反封建力量的壮大,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 |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斯大林模式 | B.苏联政局的动荡 |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