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1998年,有一机构对大学生进行闯卷调查,其中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1978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1966年他毕业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同年6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1968年他下放到东莞桥头插队。插队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高分落榜。1978年再次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但仍然受困于政审问题,所报考学校未敢入取。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实验中学任教,成为广东教育的骨干力量。从余乃明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原创)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是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