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现将一定量酵母菌放入盛有葡萄糖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塞紧瓶口进行培养。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刚开始时,酵母菌进行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该过程中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随着______降低,酵母同时进行______和______。
(3)随着时间继续延长,酵母只进行______,该过程呼吸作用的产物为___________。
(4)如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乳酸菌,则该过程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①~⑦代表各种物质。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积主要通过
乙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_。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则图1中“⑥→⑤→⑥”的循环能否进行?,原因。
(3)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图2 中的A点时,图1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B-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用图中符号表示)。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0-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用图中符号表示)。
②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 D点时,图1中“物质⑦”的去向是扩散到乙和。
③请据图2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 ____。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是口腔上皮细胞膜表面积的(大于、等于、或小于)2倍。
(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是( )。
(3)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 ____,同时也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物质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____ __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原因是___ ___。
(4)生物膜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直到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6分)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下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吞噬泡的吞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图中自噬体由层 (不考虑自噬体内的线粒体)。
(2)受损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第阶段。细胞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的意义是。
(3)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
(4)图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增强/减弱/不变)。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3%的淀粉溶液 |
2mL |
一 |
2mL |
一 |
2mL |
一 |
3%的蔗糖溶液 |
一 |
2mL |
一 |
2mL |
一 |
2mL |
2%的α-淀粉酶溶液 |
1 mL |
1 mL |
1 mL |
1 mL |
1 mL |
1 mL |
反应温度 |
0℃ |
0℃ |
60'℃ |
60'℃ |
100℃ |
100℃ |
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2滴 |
2滴 |
2滴 |
注:表中“一”表示没有添加。
A.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B.①②两组实验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c.②④⑥三组实验可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
D.设计上述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淀粉酶的特性,设计了以下6组实验。6组实验振荡混合后,都作了如下处理:恒温(370C)处理15分钟;各加入2mL裴林试剂,并振荡使之混合;再将6组试管放入沸水水浴加热1分钟。请回答:
试管号 加入物质 |
1 |
2 |
3 |
4 |
5 |
6 |
1%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2mL |
||
2%蔗糖溶液 |
2mL |
2mL |
||||
稀释的唾液 |
1 mL |
1 mL |
1 mL |
1 mL |
||
蒸馏水 |
1 mL |
1 mL |
1 mL |
|||
稀盐酸 |
1 mL |
(1)几号试管会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2)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结果能证明。
(3)若要证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则最好选择哪两号试管作对照?。
(4)本实验还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可以选两组对照实验加以说明,一组是;另一组是。
(5)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6)现有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如何配置成2mL斐林试剂?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