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
①摘取外型正常、生长旺盛的绿叶若干,在绿叶上避开大型叶脉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1cm的小圆形叶片40片。
②用适当方法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全部逸出,放入黑暗处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待用,此时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1)实验中小圆形叶片下沉的原因是 。
(2)欲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在此实验基础上完成实验步骤(材料任选): 。
(3)本实验的检测指标为 。
(4)若小圆形叶片取自大叶脉处,则所测得的光合作用强度会较当前值偏 。
(5)欲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但实验室只有一种40W灯泡,可以通过 达到目的。
如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乙有一种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且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或。
(3)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却能明显。
(2)图中(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图中(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该物质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3)图中标号④基因组成为。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中,符合人们要求的矮秆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1分)如图左边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A、a基因控制)(乙(B、b 基因控制)两种遗传病,其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右图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根据上图判断,I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若仅考虑乙病,Ⅱ4和Ⅱ5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请画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3)该家庭中哪个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右图1表示__________,该图细胞处于_______期
(4)右图②细胞中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导致该细胞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_。
(7分)研究发现随着动物衰老,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皮肤胶原蛋白中肤羟脯氨酸含量会下降,而血液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会增加。为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刚进入衰老期的小鼠相关指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
组别 |
处理 |
30天后从尾静脉取血测定 |
45天后取背部皮肤测定 |
|
将适量同龄、健康成年小鼠分组培养 |
LPO含量 (μg/ml) |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U) |
肤羟脯氨酸含量(μg/ml) |
|
对照组 |
清水+饲料 |
34.1 |
23.7 |
26.2 |
高剂量 |
含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的溶液+饲料 |
23.5 |
18.9 |
35.7 |
中剂量 |
30.4 |
25.6 |
37.8 |
|
低剂量 |
31.3 |
24.1 |
30.4 |
请回答:
(1)可用_______________试剂将胶原蛋白溶液与肤羟脯氨酸溶液区分开。
(2)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饲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胶原蛋白中肤羟脯氨酸含量下降会引起皮肤衰老,实验表明,___________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对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最强;大豆异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图中用柱形图描述实验中衰老小鼠血液中LPO的含量。
(6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
处理 |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
|
I |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
75 |
75 |
|
II |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
5min后 |
65 |
65 |
III |
10min后 |
50 |
25 |
|
IV |
15min后 |
40 |
0 |
(1)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