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户,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败:冲坏 |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
C.而欲庶几颜氏之乐 庶几:差不多 |
D.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归:回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辟东轩的目的是“以为晏休之所”,然而因为盐酒税务繁忙,“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
B.中间两段用自己的“勤劳盐米”与颜氏的“箪食瓢饮”作对比,才知道颜氏安贫乐道品质的可贵,对比之下,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艳羡之意溢于言表。 |
C.文章最后又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
D.本文虽以《东轩记》为题,实为作者借题发挥,意在倾诉盐酒税务的琐碎繁难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
(甲)太史公曰:......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昔天下之网尝密,然奸伪萌起 ,其极,上下相遁(1),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2),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汉兴,破觚(方形)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 ,而吏治烝烝 ,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
(节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乙)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3)坐之,及为收帑(4),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5),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
注:(1)遁:欺瞒。(2)救火扬沸:指负薪救火,扬汤止沸。意为无济于事。(3)同产:兄弟。(4)收帑(tǎng):将犯人家属收为官奴。(5)悫(qüè):恭谨,诚实。甲文中,依次填入方框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也者也 | B.也矣也 | C.矣也者 | D.也者者 |
对甲文划线句“破觚(方形)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在彼不在此 ”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前句意为:打破酷令变为灵活,去除繁令回到根本。 |
B.前句用喻,意在说明汉代法制较前朝有重大的变化。 |
C.后句中,“彼”指不同的事,“此”指吏治或法治。 |
D.后句中,“彼”指为政宽疏简省,“此”指武健严酷。 |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
B.甲乙两文都指出法律是工具,引人向善。 |
C.乙文主要通过君臣对话来表达观点。 |
D.甲乙两文都阐明为政宽简治国的道理。 |
甲文运用了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乙文中有司的两次对答,都是“皆曰”,可态度截然不同。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1)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2)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馀,更始①败,三辅②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执数③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④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馀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执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3)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
——后汉书·班彪列传(节选)
【注释】①更始:更始政权,是新朝与东汉之间的过渡政权。②三辅:指长安及其周边地区③执数:执掌(国家政权)的道理。④即真:这里特指王莽称帝、建立新朝。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2)哀、平短祚,国嗣三绝
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4)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把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
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在句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B.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 |
C.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 |
D.至于成帝,假借外家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 |
请依据第二段班彪的答话,概括班彪认为汉室将要复兴的依据。
第三段“彪既疾嚣言”,其原因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太子少保赵公诗石记
苏辙
①高安太守朝请大夫毛公,与资政殿大学士、太子少保赵公,里人也。公始以老归故乡,大夫适方家居,与公出入相从,为山林之游,朝夕无间。公好为诗,而大夫以诗自名,遇其得意,辄以诗相属。
②元丰三年,大夫来守高安,簿书期会,非其意也。间与客语,有归欤之叹,曰:“要当从公于松石之间,逍遥以忘吾老。”时又出公之诗,以夸其坐人。公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盖老而益精,不见衰惫之气。卒然观之,不知其既老之为也。
③辙昔少年,始见公于成都,中见公于京师,其容晬然①以温,其气肃然以清。十年之间,富贵炜烨,谈笑于廊庙,而其所以为公者,湛然②无毫发之异。自不见公,今又十余年。间而闻之公之乡人,见之公之诗书,其风力骨骼有加而无损,亦与始见无异。然后知公之所以过人者远甚。
④盖人必有不可变者,然皆汩没于尘垢,与物流转而不返。于是索然茫然,与发皆白,与齿皆落,忽然失之而不自知也。若夫公之不可变者,辙亦安足识之,盖亦见其见于外者而已。
⑤大夫将刻公诗于石,而属辙为记。
【注释】①晬然:颜色润泽。②湛然:安然的样子。第①②两段作者写毛公的意图是。
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愿处理官府中的公文政令等繁杂的俗事。 |
B.不会处理官府中的公文政令等繁杂的俗事。 |
C.文书簿册按时学习,并不能领会它的意思。 |
D.文书簿册按时学习,并不是他愿意做的事。 |
“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和“其容晬然以温,其气肃然以清”分别从□□和□□两方面写赵公。
第③段的记叙有特色,请对此加以赏析。
作者怎样认识“公之不可变者”?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①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②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①乱法,魏绛②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③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④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三》)
【注释】①扬干:晋悼公之弟。②魏绛:晋悼公时,担任司马,执掌军法。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张郃绝其汲道()⑵亮进无所据()
⑶平特见崇显()⑷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其察之张郃绝其汲道 | B.以谡为参军而以谡督诸军在前 |
C.谡之未败也亮大善之 | D.何为有赐须十月为冬赐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①乱法,魏绛②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
分析第②段两次描写诸葛亮“流涕”的内心想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亡室沈安人传
【明】叶绍袁
沈氏名宜修,字宛君,宪副沈公长女。八岁丧母,即能秉壶政,以礼肃下,闺门穆然,从父少参公甚异之。公与先大夫同籍,雅深契厚,语先大夫曰:“家季玉(宪副沈公字)有女,母亡而条条媞媞如也,长必贤,是有贵征,曷以字若子?”先大夫喜甚,即为余缔缨褵之盟焉。
十六岁,归於余。余少时不甚居家中,即居家中,亦不敢一私入君帏。非太宜人命,寒篝夜雨,竹窗纸帐,萧萧掩书室卧耳。盖太宜人止余一子,且又早孤,然爱深训挚,以慈闱兼父道焉。即通籍后,余夫妇夔夔斋栗,三十年一日也。君因太宜人不欲作诗,遂弃诗,清昼虚寂,兀兀为余录帖括耳。时家季若与余比卢而居,同席而学。余文,妇书之;季若文,亦其妇书之,兄弟相对语此,亦贫士一乐。今我两人俱幸成进士,徼半通之纶①,荣施及妇,而两妇俱于一岁中相继沦韵,天欤?何哉?
有友人计营一椽,私筹于余。余曰: “我母严,我弗敢言,当谋诸妇耳。”试与之言,君曰:“贫友以告急而不能周,愧也。”即脱簪珥鬻数十金予之。余曰:“去此,君箱箧俱空,宁无怨色?”君曰:“恒少君②鹿车布裳,固自可,君何弗及鲍宣?”余喜谢曰:“异日当以翟冠翠翘,霞裾珠帔报若德耳。”君笑曰:“我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且既委身于君,又云何报?”
君待人慈恕,持己平易,下御婢仆,必为霁容善语,即有纰缪,悉洞原其情之所在,故无撄和之怒,亦无非理之谴。岁荒于潦,佃者相告,余于常额外倍加减去,君更命主计者,改置小量收之。君仁心卓鉴,诸如此类。
往时余所从贷之家,以贷久不偿,恐又复言贷,尽塞耳避走,故自赋归来,仅仅徵藉数亩之人,君或典钗篦佐之,入既甚罕,典更几何?日日益罄,则挑灯夜坐,共诵鲍明远《愁苦行》,笑以为乐。君语我曰:“慎勿忧贫,世间福已享尽,暂将贫字与造化籍手作缺陷耳。”然哉然哉,浸寻三载,家祸频仍,君亦随以身殉之。嗟乎!安得宛君而更与我语贫也。岂不悲哉!
自两女亡后,拾草问花,皆滋涕泪,兴亦尽减矣。甲戌春病起,犹为尼德安书《西方庵碑文》,遒逸端整,其耽情翰墨如此。拟乙亥秋,书《楞严经》,资太宜人冥福,适遂遘疾,疾竟不起也。九月四日,犹与余对谈,但稍气弱耳。至子夜,息如睡者。须臾,侧卧而逝,不作儿女子片言也。伤哉!
叶子云:荀奉倩云:“妇人才德皆不必论,故当以色为主。”余之伤宛君,非以色也。然秀外惠中,盖亦雅人深致矣。(有删节)
【注】①半通:即“半印”,下级官吏所用印符;纶:指头巾。 ②恒少君:前汉鲍宣妻恒少君,装送资贿甚盛,宣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少君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与先大夫同籍 ,雅深契厚契:交情 |
B.十六岁,归於余归:出嫁 |
C.悉洞原其情之所在原:推究 |
D.家祸频仍,君亦随以身殉之殉:殉情 |
下列句子中,都直接表现沈氏“雅人深致”的一组是()
①八岁丧母,即能秉壶②兀兀为余录帖括耳
③君何弗及鲍宣④君更命主计者,改置小量收之
⑤共诵鲍明远《愁苦行》,笑以为乐⑥拾草问花,皆滋涕泪
A.①④ ⑥ | B.②③ ⑥ | C.②③ ⑤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不希望沈氏作诗,沈氏于是放弃了作诗的爱好,一心为“我”抄录科举应试的文章,后来“我”中了进士,可是沈氏还没怎么享福就去世了。 |
B.沈氏变卖了首饰后让“我”拿去周济朋友,当“我”许之以日后的荣华富贵来感谢她的时候,她认为夫妇之间,帮助是本分,勿要提报答。 |
C.沈氏体恤水荒年租户的收成不好,在看到“我”对租户减租以后,更是告诉收租的人,改小容器来称量收租,可谓宅心仁厚。 |
D.自从两个女儿过世,沈氏生活兴致大减,有一次抄写《西方庵碑文》和《楞严经》为母亲偷偷祈福,染上疾病竟一病不起。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必贤,是有贵征,曷以字若子?
(2)盖太宜人止余一子,且又早孤,然爱深训挚,以慈闱兼父道焉。
(3)君或典钗篦佐之,入既甚罕,典更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