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对热很敏感 | B.紫外线能灭活HIV | C.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 D.耐碱又耐酸 |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若无互换,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4种
C.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D.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必须用基因型为aabbdd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所利用到的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科学家 |
科学发现 |
实验方法 |
|
A |
沃森、克里克 |
DNA的半保留复制 |
假说演绎法 |
B |
沃森、克里克 |
DNA的双螺旋结构 |
物理模型建构法 |
C |
艾弗里 |
格里菲斯提出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D |
摩尔根 |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
类比推理法 |
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这一病毒主要由蜱虫传播。下列与该病毒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毒可能装配有蜱虫细胞的某些成分 |
B.新型布尼亚病毒体内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 |
C.该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产生变异,疫苗的研制必须具有针对性 |
D.该病毒由于寄生在蜱虫细胞内,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
下列变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 |
B.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形成过程 |
C.肝脏细胞癌变形成癌细胞的过程 |
D.受精卵分化成神经细胞的过程 |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正确
A.ATP断开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b,a为核糖 |
B.在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
C.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