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晒 月 亮
池 莉
①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山坡上有竹林不稀罕,稀罕的是竹林里面有一条曲径,竹林里面有一条小径也不稀罕,稀罕的是这条小径被一个唐人写进了诗歌,而且这首诗歌到现在依然非常动人和广泛流行。我曾经好几次听见父母们教导幼儿背这首唐诗,有一次居然是在麦当劳餐厅。这首诗歌我也记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音。”更为稀罕的是,兴福寺的诗是好诗,字还是好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是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疯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这样,兴福寺就不是一座等闲的寺庙了。
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清早起床,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真正的美丽决不随着时间线性移动而移动。美丽是不老的。
③兴福寺的茶也是兴福寺自己的。茶树就生长在兴福寺后面的山坡上。沏茶的水也是兴
福寺的,是一眼天然的泉水。水杯是最普通不过的玻璃杯,水瓶也是一般常见的塑料外壳的水瓶。水瓶上用油漆写了号码,油漆已经斑驳,暗中透着沧桑,不知沏过多少杯茶了!也不知有多少人喝了兴福寺的茶了!我成了其中的一个。我平日不怎么喝茶,为了睡眠,下午是尤其不喝茶的。来到兴福寺的下午,我破例喝茶了,一杯接着一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茶香。无须精致茶具的烘托,没有礼仪仪式的引导,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清澈和香甜。能够享受一袍这种清澈和香甜,还管睡眠做什么。
④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位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相貌还没有彻底脱去男孩子的虎气,谈吐却已经非常圆熟老道。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前行。很自然的,人在这种时候就有了要求进步的愿望,就有了坦坦然然的说话。不过我不知道自己进步了没有,这是需要时间才能够证明的。可以肯定的是,要求进步总比不思进取的好,努力了总比不努力的好。努力至少是一种健康的姿态。
⑤夜深了,在寺内缓缓散步。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级。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嗒滴嗒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
⑥看细细的茸毛在皮肤上悄悄生长,皮肤的质感因此变得柔和而华丽。看身体的条条曲线向着灵魂蜿蜒,欲念因此变得清晰。看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看你的笑意包含着我的笑意。看你的心情覆盖了我的心情。什么都看得见。朋友们和我自己,这一段时间里,都变得很透明和很简单。不思不想,不忧不虑。所有的牙齿,都曾经被烟垢污染,不知何时有过今夜的灿烂。一笑,就有贝光闪烁。这贝光注定会温暖日后漫长的生活。这就是兴福寺的月亮!
⑦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唯一的月亮。因这里有兴福寺,有兴福寺生长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有兴福寺的院墙作为我们获得某种特定感受的保障。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是我们的月亮,因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
⑧我在新疆旅行的时候,遇见过又大又圆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沙漠。那种月亮活像假的,真实到你无法把它当真。点了篝火,吃手抓羊肉,大碗喝酒,然后在马头琴的伴奏下舞蹈,一夜狂欢。最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垃圾和残酒。因此那种月亮更适合失恋少女、行吟诗人、偷香窃玉者、野外科技工作者和深受声名富贵所累的成功者,不是我这样的人。而我,还真就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的等待就已经在悄悄蔓延:我会耐心地等待再一次的缘分和机会,能够再去兴福寺持单住上几日——白天喝茶,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联系①②段的内容,概述你对“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的理解?
请从语言表达和文章内容两个方面简要赏析第⑤段里“看”字连续运用的艺术效果。
作者为什么说在兴福寺“朋友们和我自己,这一段时间里,都变得很透明和很简单”?
从文章主题和结构两个角度说一说“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的等待就已经在悄悄蔓延”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访2008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肖勇
昨天,是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下午2:30,记者有幸在烟台见到了200 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山东汉子肖勇。
记者:2008奥运会举世瞩目,能够设计奥运奖牌是一份非常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是怎样的机缘,让你有机会参与到这一工作中?
肖勇:作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一直想着用设计来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前几年,我曾有机会到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尤其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非常渴望有一天能够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虽然我个人不是体育迷,但我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可以说,我一直有这个准备。
记者:听说整个设计工作是由你和你的团队共同完成的,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肖勇:是这样的,我是设计小组的组长、主创设计师,另有杭海、王沂蓬两位教授全程参与,先后有十几位学生参加。当时的工作很苦!2006年1月11日,我们的方案中标,整个团队立刻着手修改。因时间紧迫,限时3个月完成,24小时加班很正常。可以说很单调、枯燥。
记者: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设计之初,你们拟订了怎样的一系列思路?
肖勇:我们尽可能屏除任何限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门类进行了地毯式挖掘,然后提出了100多套方案,分10多个方向进行梳理。第一次复选,我们的方案有多个入围前10名;第二次复选,我们有两个方案获得前3名,其中有一个最终胜出。总的来说,最终作品与我们的创意理念是吻合的。
我认为,设计奥运奖牌应该具有前瞻性和突破性,以此来体现中国精神、北京特色。因此,在最终的设计中,我们也没有过多采用繁复的造型和图案,而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此实现文化与奥运的沟通。
记者:对于这件作品,有官方评价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选用玉作为奖牌,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肖勇:玉的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出来的。在设计之初,所有设计者心目当中对奖牌的属性和最后的结果是摸不透的。设计团队成员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了馆藏的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前期共产生了以脸谱、丝绸、敦煌壁画、铜镜、长城等许多代表中国元素的100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这个由繁入简、从广至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
记者:本届奥运会奖牌与往届有什么不同?体现在哪里?
肖勇:我们希望能够赋予奖牌一种新的文化符号,能够展示中国的文化、思想,从创意上真正地创造出与往届很不相同的奖牌设计。最终的设计,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它是中西合璧的。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还有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还有中国传统对于天、地、人,对于自然、对于人文、对于奥运精神的一种追求,同时也真正能够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完美理念。
16.下列不属于肖勇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的一项是
A.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曾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B.重视团队合作,发挥众人的力量。
C.中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脸谱、丝绸、敦煌壁画等。
D.敢于创新,彰显个性,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
17.下列对肖勇的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
B.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
C.玉的使用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
D.用玉作为奖牌,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圆形的整体形态和方形的包装充分展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理念。
18.“玉”在中国代表什么?肖勇和他的同伴是如何产生用玉作为奖牌这一创意的?
答:
19.肖勇设计的奖牌是怎么体现“个性”和“民族”的?请简要回答。
答: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天衣无缝
华山鹰
W局长一向以大公无私自居,大会小会上,他都会自我吹嘘一番:本领导自从调到本局以来,从来不以权谋私,也没有利用职权安排过自己的亲属子女在本局就业,希望各位今后继续对我监督,如发现有此类现象,本局长将自动辞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W局全体干部职工天天瞪起溜圆的眼珠,总想在W局长身上找出点什么瑕疵来,但总是徒劳。人们看到,W局长上班很准时,八时一到,W局长准能在办公室找到;接人待物,他十分热情,人家来请示汇报什么事,他都是正襟危坐,侧耳细听;局里有什么工程,他还会请市纪委或监察局的同志到场监督。于是,人们对W局长一直持好感,领导班子民意测验,数他的满意率最高。
过了一段时间,W局长唯一的残疾儿子在市里一家残联办的企业找到了工作,那家企业的D厂长想把老婆安排到W局,被W局长一口回绝,说我的儿子进你厂,是通过残联考试择优录用的,你老婆调过来,我不就说不清了吗?话说到这个份上,D厂长不吱声了。
W局长的儿子结婚了,但妻子是个待业青年,时间长了,经济上就有点紧张,儿媳妇常缠着W局长要安排工作,如果办不到,就跟你儿子离婚算了。W局长想,儿子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一个女人,我还靠他们传宗接代呢。如果离了,再去找,容易么?W局长的夫人也不断吹枕头风,看在儿子的份上,你想想办法吧……
W局长很不情愿地跑了几个单位,哪个单位也不想多要人。他想,既然D厂长有求于我,我何不跟他再合计合计。
一连几天,W局长闭门谢客,叫办公室主任挡架,说是本领导正在筹谋本局大计,请勿打扰。一天,W局长主持召开领导会议,说是研究人事问题。W局长说,本局汽车到修理厂的修理费用每年就高达十余万元,现在我发现C单位有一位好修理工E,如果能要来,我们自己办个修理厂,一年节约个五六万元是不成问题的,看各位有何意见。几个副职听W局长一说,既能产生这么好的经济效益,此人又不是W局长的亲戚,何乐而不为呢?这样,E很顺利地来到W局长的单位上班了,而且工作很积极,有事无事修理厂总是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过不多久,W局长的儿媳妇也找到了工作,是到C单位去了。
晚上,W局长跟夫人说,这件事我做得天衣无缝,等几个副职以后慢慢发现时,木已成舟了……
又过了几天,W局长听到本局开始传播一条消息:W局长的儿媳妇是靠等价交换找到工作的!W局长大惊,心想,几个副职都不在家,有去省城学习的,有去住院的,有去下乡的,不可能这么快就漏风。不过,这天衣这么快就有了缝,事情真蹊跷。
又是晚上,W局长跟夫人谈蹊跷之事,夫人笑道,你儿媳妇怀孕了,嘴馋,在C厂中午就餐时,为了多吃几块酸萝卜,被老炊逗弄一番,她就跟那食堂里的大师傅说了调动之事……
事后,人们发现,修理工E是D厂长的小舅子,而C厂的厂长则是E的老爸。后来,E在W局长的单位修坏了发动机,W局长又将他调到了办公室打杂。
以后,大会小会W局长再也不吹嘘了。他只是偷着乐,有孙子了。
12.“天衣无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世上真有无缝的天衣吗?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答:
13.“以后,大会小会W局长再也不吹嘘了。他只是偷着乐,有孙子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14.“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是人们对小小说的精辟评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小说的主题。
答:
15.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文学的审美泛化
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现了文学。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于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旧的文学样式因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使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滞后。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方向的开拓,用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有人说,当前的文学走向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还有那些所谓的广告文学,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被称为文学的。文学中的审美不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它具有无功利性,即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但所谓的广告文学不是这样,它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其所有的叙述和描写都是为了宣传和推销其产品,
文学在这儿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广告利用文学的想象和描写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它本质上是对文学的去审美属性化,利用的不过是文学的外壳,因此,所谓的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的泛化之列的。相反,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文学借以栖身的媒介怎样变,文学总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它的审美内核不会变。拥抱了审美,那才是真正拥抱了文学。
8、下列说法,属于对“文学的泛化”的含义的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A、它是指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时而出现的摄影文学。
B、其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C、它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
D、它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B、当前有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这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
C、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都有区别。
D、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
10、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及电影文学等的出现,表明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
B、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文学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C、广告文学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泛化之列的。
D、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11、综观全文,概括作者对文学的泛化的态度。(不超过4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题。
花事潘向黎
(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很柔,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连续两个月反反复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
(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很粗的一枝,不知道是台风刮断了,还是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浮一片云霞。
(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可是那么美妙,那么短暂,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人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色花瓣。
(7)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叹一句:阶前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不要这样嘛。”我就觉得不必说了。
(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了植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没白来这一趟。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
(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
(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近黑色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无心看。没有花,秃秃地光知道名称做什么用?若有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不能挽救。
(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爱的婚姻。
(14)春天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的季节。伤感细密而粘稠,有时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到可耻。
(15)春暖花开?不,春天是花谢的季节。你不会在别的季节里,看到这么多的花凋谢。
(16)许多花争先恐后地开了,然后谢去,一场场花事是一个个陷阱,等着我们的心情陷进去,防不胜防。
(17)对人,为了躲避散时惆怅,你可以不聚,可是对花,你能怎么样?那花该开时就开了,你不能不看,不能不爱,那花该谢时就谢了,丢下你狼藉满地的心情。
(1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谁不怜?可是怜又能怎么样呢?
(19)为了想躲过心痛,其实不要花开。但是春天一到,偏偏花开,偏偏花谢。
(20)五月六日,立夏。
(21)昨天半夜,或者说今天的凌晨,起风了,然后打起了雷,怪不得昨天开始头疼。雨下下来了,头渐渐不疼了。起来出门,看到第十宿舍围墙外的地上,一片雪白的细碎落花。那几棵绣球不落则已,一落就到了这步天地。走近了看,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像满地的小篆,曲曲折折的心事无人能懂。比起“立夏”这个抽象的节气,这满地的雪白小篆,更加让人彻悟,春天过去了。
(22)过去也就过去吧。一千个春天都凋零了,一万场悲喜都凋零了,多少代看花人都成了别人的追忆。
19.第(5)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第(21)段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
21.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试加以概述。
22.第(3)段中,作者说“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病毒的秘密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茵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或相应条件)的良好环境下才生存较长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肚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故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结构这样简陋的病毒算不算是生命?生命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两条:能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从这点来说,病毒具备了生命的重要特征。但它又不是完整的生命,因为所有生物体的生命特征都寓藏于DNA的双螺旋链中,惟独病毒没有双螺旋,而只有一夺单链,有时还不是DNA而是RNA,所以病毒只具备了部分的生命特征。因而病毒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生命形式。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也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两字上。“变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的意思,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会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手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现在可能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6、下列对“病毒”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体积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B、没有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C、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
D、比细菌小,没有细胞结构,有生命特征,能够致病的微生物。
7、下列对“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不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B、使人对病毒“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的弱点有了直观的认识。
C、从结构、外形等方面说明病毒生存能力的脆弱。
D、这个比喻生动地描绘出病毒的“寒碜”形象,使人容易消除对病毒的畏惧感。
8、根据原文,下列对病毒的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构简陋,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B、具备生命特征,但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
C、变异的病毒可能是无害的,也可能杀伤力更大。
D、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新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一旦被人排出体外,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B、病毒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C、读者透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得到病毒并不可怕的认识。
D、人产生的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力是病毒变种的克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