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说明
2007年7月6日,八国峰会开幕,8个世界上最主要的发达国家首脑将聚集在苏格兰佩思郡鹰谷,讨论全球经济发展及气候变化两大议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应邀在这里出席“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国领导人对话会”。
在6日至8日举行的八国峰会上,美、英、法、德、意、日、加、俄等8国的领导人将就免除非洲最贫困国家的债务以及气候变化两个最主要的议题展开讨论。但由于各成员国之间在这两个问题上,尤其是在后一个问题的态度上分歧仍然较大,因此舆论认为,此次峰会最后达成的公报中的外交辞令将多于实际内容。
(1)你知道“八国集团”政府首脑的称谓吗?政府首脑的称谓为何不同?
(2)英法两国政体不同表现在那些方面?国体相同,而政体不同说明了什么?
(3)各成员国之间在免除非洲最贫困国家的债务以及气候变化两个问题上,为什么态度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分歧?www.21世纪教育网.com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断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断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上述要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理由。
(3)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结合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阐释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的正确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广东与江苏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1)
表1 2012年广东与江苏经济数据比较(部分)
指标 |
广东 |
江苏 |
GDP总量(万亿元) |
5.7 |
5.4 |
GDP增长率(%) |
8.5 |
10.1 |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3 |
5.1 |
恩格尔系数(%) |
38.4 |
36.4 |
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 |
2.8:1 |
2.5:1 |
说明:江苏是近年来东部经济崛起明星;广东在目前的全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积极先行先试。
材料二广东在对外开放中走上了富裕道路,因此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比较优势陷阱”,即现有外贸有利可图形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阻碍。有权威人士提出,广东必须继续突出外向型经济的优势,要到海外投资办企业。
材料三目前,到东盟设厂成为广东乃至全国众多企业的好选择。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在南海岛屿问题上存在一定对立。但是,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彼此互有需要,关系是友好的;彼此同属第三世界,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在经贸方面互利互惠,在农业和环保科技方面有很多双边交流合作,都希望在世界多极化中处于有利态势;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外交关系。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略指出广东经济发展的方向。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广东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提措施。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简述我国会怎样处理与东盟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30日~10月7日中秋、国庆节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旅游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4.96%。
材料二受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和景区票价优惠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十一黄金周里,多地景区出现“爆棚”现象,“黄金周”挤成“黄金粥”。观景成了“看人”,名山变成“人山”,游客怨声载道。
(1)结合材料一说明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学意义何在?
(2)面对景区“爆棚”,作为消费者应如何理性消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0月1日,江苏、安徽两省正式启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这一改革为结构性减税拉开序幕。安徽、江苏两省认真准备,大胆尝试,力争为全国推开“营改增”树立典范。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实行“营改增”的意义。
(2)上述做法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