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断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断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上述要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理由。
(3)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结合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阐释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的正确性。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显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的客观因素。
(1)依据左图,举出一个实例,分析企业在市场中面临哪些竞争压力。
(2)结合右图,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结合左图和右图,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企业应如何把握生存发展环境。
某家电销售公司面对同业竞争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发挥实体店面优势和创新开发供货平台,提高采购议价能力,与电商共享租赁和物流平台,分担租金和物业成本上涨风险;通过细分市场,锁定有特殊消费需求的群体,开展集中化采购和集中化供应;通过定向营销,弥补电商和中小经销商经营品种的不足,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通过智能配送,快速送达,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品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该公司成功实现利润增长,获得竞争优势。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概括该公司的竞争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材料一:“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其中GDP与污染水平两条曲线相交的C点楚这一关系的拐点。
材料二: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两个小题:
(1)用《经济生活》中“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相关知识,阐述如何使我国“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拐点前移?
(2)依据唯物论知识,请简要回答答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分)
材料一:为积极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各省要重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引领,特别是电子信息、国防科技.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创意进高校”等活动加大人才开发力度;要保护好西部地区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遗址,着力发展文化、会展、创意、旅游等产业。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贬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科二,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
材料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垄断经营等情况依然存在;市场主体违反法律不讲诚信、制假售价等现象尚未根除。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建立良好市场秩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的依据。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说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经济增速“换挡”,民生改善提速,这“一降一提”的鲜明对比,成为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一大亮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人均收入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居民人均收入 |
|||
全国居民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数量 |
636463亿元 |
20167元 |
28844元 |
10489 |
实际增长率 |
7.4% |
8.0% |
6.8% |
9.2% |
注: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7.5%左右。
材料二: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27898亿元,同比增长49.7%。在4G网络建设及新产品更新加快的带动下,前3季度限额以上企业手机等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31.8010,比上年同期快近8个百分点。
(1)请指出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旺盛的原因。
材料三:我国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就显著,但也出现质量不高、结构失衡、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变大,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做不到”也“受不了”长期高速增长,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按照这个速度,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面对“新常态”,我们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情结中挣脱出来,以新的发展思路引领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3)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以怎样的发展思路引领中国经济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