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5%。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但中国将尽最大可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切实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全球气候不断作出新贡献。
材料二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加与我国部分行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有关。要实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必须不断加大淘汰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多,其中,某些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多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冲动。同时,政府权力滥用也是形成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原因之一。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指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以及我国企业自身应采取哪些措施。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如何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要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发挥的作用。
江苏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某校高三(18)班同学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了解文化强省措施】同学们了解到,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江苏省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转企改制将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推向市场,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文化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领悟文化体制改革】同学们讨论中,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甲观点: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把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
乙观点: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大力发展公益文化,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
【领悟文化强省思路】同学们还了解到,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一二三四五”的思路,即一个引领(规划引领)、两个结合(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结合)、三大载体(创建大项目、大集团、大园区,发挥骨干文化企业带动作用)、四大平台(创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投融资、交易平台,改革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和体制机制,使资金、人才、传播渠道等要素自由流动)、五千亿目标。根据材料,分析江苏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6分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上述观点。6分
根据上述思路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6分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6分)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6分)
2012年 3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环保部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比,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特别是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将加强对PM2.5的监测,及时公布监测数据。(PM2.5主要来自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国家环保部新闻发言人应邀对新标准实施的经济意义进行解读,请你为他拟定一份简要的发言提纲。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公民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贯彻落实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不会允许物价上涨得不到遏制。温家宝总理指出,控制物价上涨关键是要采取四方面的措施:第一,控制货币流动性,也就是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第二,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第三,要搞好流通,特别是要减少流通环节;第四,要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降低物价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