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2009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
材料一:会议强调,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经济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
材料二:会议要求: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三:会议指出,2010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全党全国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1)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2010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出谋划策。(10分)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的合理性。(12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2010年经济工作的领导?(10分)
材料一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省政府组织省内科研单位和院校,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员,到山区和欠发达乡镇,帮助提高当地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1)根据材料一,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说明为什么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就能实现农民增收。
材料二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但吉林省“像抓玉米、抓汽车一样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整合吉林歌舞、影视剧等文化资源,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被文化产业界誉为“吉林现象”。吉林省之所以能让文化产业生发出充沛活力,是因为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中抓住了关键环节;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抓住了人才这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依据文化市场运行特点,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众文化。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吉林省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由文化劣势到文化优势的转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材料一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鉴于我领海周边国家提出的不同领土要求,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对日本所提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来西亚所提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将继续推进同周边海上国家的和谐建设。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材料二 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的问题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可以说,没有国际关系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和谐的国际经济合作,各种各样的危机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自己来决定,国际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在涉及到全球汇率政策时,胡锦涛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以邻为壑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防止由于汇率政策的分歧而引发全球货币战争,使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毁于一旦。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应当如何理解“国际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6分)
(3)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 (6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指出,要大力保障民生,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实施“富民兴藏”战略,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把更多关怀和温暖送给广大农牧民和困难群众,着重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牧区条件艰苦、农牧民增收困难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依据。
近年来,有两个市县政府的做法,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它们是——河南卢氏县委县政府土坯房中办公,有钱先“紧”老百姓,新增财力改善民生,随着县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提高,政府拿出3500多万元组织深山独居户搬迁扶贫;出资1.6亿多元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
江苏省无锡市探索实施“参与式预算”的“阳光财政”模式,模式的主要流程是“会前群众推荐项目,会上群众票决项目,会后群众跟踪监督。”2007年,全市参与式预算项目有32个、总预算高达2506万元,涉及社区扶防设施,再就业服务平台、文化休闲广场、外来从业人员子弟学校等,项目完工后将有36.25万群众享受到“参与式预算”带来的实惠。
上述两市县的做法是如何体现政府的权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