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变为现代工业文明。回答下题。鸦片战争后,表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史实是
①洋务运动 ②清末新政 ③义和团运动④实业救国 ⑤一五计划 ⑥改革开放
A.①④⑤⑥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⑤⑥ | D.②③④⑥ |
中国近代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和第一家炼钢厂分别设在
A.福州、上海 | B.福州、天津 | C.上海、汉阳 | D.天津、汉阳 |
新中国60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下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阶段的场景,请依据时间顺序排列
①跃进号角(宣传画)
②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
③南京长江大桥
④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①③②④ | D.②③④①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作者认为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某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评价某一改革说道:“(他的改革)……抽调贵族势力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该老师所评价的是
A.梭伦改革 | B.克里斯提尼改革 |
C.伯里克利改革 | D.商鞅变法 |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
儒家民本思想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为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挤才能巩固。上述材料表明儒家思想
①重民意②重民生③重教化④重权威⑤重法制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⑤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