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各国宪法的制定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回答下题美籍华人、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 A.满清政府垮台 | B.中华民国成立 |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D.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首次写入这一重要内容的我国根本大法是
| A.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 |
| B.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C.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D.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世界史·近代史编》指出:“(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不能不说是保守派对民主派的胜利.”该书的作者之所以得出这一论断是因为这都宪法:
①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 ②规定最高法官实行终身制
③未规定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 ④实际承认奴隶制度的合法性:
⑤歧视黑人和印第安人
| A.①④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①②⑤ |
1792年7月30日,马赛结盟军(义勇军)唱着《献给吕克内元帅的军歌》(后称《马赛曲,)进入巴黎.就政体而言,这时的法国:
①国王掌握着统治大权 ②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③雅各宾派控制着国家权力 ④国家在宪政体制下运转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 | B.“废井田,开阡陌” |
|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 |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
|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 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
《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有关“公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③春秋时期,井田制最终崩溃④商鞅变法标志着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 |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 C.耕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 |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重要变革,突出表现在
①铁工具得到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②兴建大型水利工程③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应运而生④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