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各国宪法的制定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回答下题美籍华人、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满清政府垮台 | B.中华民国成立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D.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首次写入这一重要内容的我国根本大法是
A.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 |
B.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世界史·近代史编》指出:“(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不能不说是保守派对民主派的胜利.”该书的作者之所以得出这一论断是因为这都宪法:
①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 ②规定最高法官实行终身制
③未规定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 ④实际承认奴隶制度的合法性:
⑤歧视黑人和印第安人
A.①④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①②⑤ |
1792年7月30日,马赛结盟军(义勇军)唱着《献给吕克内元帅的军歌》(后称《马赛曲,)进入巴黎.就政体而言,这时的法国:
①国王掌握着统治大权 ②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③雅各宾派控制着国家权力 ④国家在宪政体制下运转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
“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的“他”
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拥趸 | B.致力于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 |
C.开展了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 | D.把重工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
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美国之所以能建立共和的原因有
①北美殖民地有自由、自治的传统②教育普及,自由思想的传播
③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北美的封建统治根深蒂固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
C.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 | B.政治中立 |
C.经济独立 | D.区域集团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