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 馏水中质量改变 ![]() 温度 |
O |
O.5 |
1.O |
1.5 |
2.0 |
2.5 |
3.O |
20℃ |
O |
+5 |
+7 |
+9 |
+12 |
+14 |
+16 |
40℃ |
O |
+O.03 |
O |
-2 |
-3 |
-3.5 |
--4 |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其细胞具有________(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块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 物外渗。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
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50 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50 g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人A、B两烧杯中,C、D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5 h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若干曲线变化图(甲图)和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图像(乙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图中实线表示 ,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代号表示)
(2)乙图中的C相当于甲图曲线中的 段(用大写字母表示),根据乙中图形推测,甲图中的4N应该等于 。
(3)乙图中的[4] 的变化是 。
(4)甲图中AB段曲线上升是由于 ,此段相当于乙图分裂图像中_______(字母)时期。
在充满N2和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右图,请回答问题。
(1)6~8h间,光合速率____(大于、小于)呼吸 速率,容器内的O2含量_____,CO2含量_____,植株干重_______。
(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______;10h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_____停止ATP的合成,_____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
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图Ⅰ图Ⅱ
①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
② 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
③ d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 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
②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a________ |
b 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c 不移动 |
d________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e________ |
f________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
(1)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D类物质的是()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2)在A结构上发生的是 过程,其中以mRNA为模板,以 为运输工具,将合成物质C、D的原料运送到结构A上通过 (方式)连接起来。
(3)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个含有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这一过程依赖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物质进行水解时,需__________个水分子,控制该多肽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_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泛素遇 ,会发生紫色反应。
②人体内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以及细胞内被称为“消化系统”的 (填一种细胞器)中。
图a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A.黑藻的叶肉
B.硝化细菌
C.洋葱根尖分生区
D.蓝藻
(2)具有这样结构的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下图体现出生物膜的()。
A.分泌作用
B.吞噬作用
C.一定的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图b中具有膜结构的是_______ ____(填标号)。
(4)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__(填写标号和名称),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 ____ __ _ _。控制细胞色素C合成的信使RNA,从其合成场所到细胞色素C合成场所的过程中,通过的生物膜层数是__________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