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请回答:
(1)历代统治者采用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郑克鲁主编 《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1961年,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材料三在巴尔扎克那里,人道主义的旋律是悲怆的,他把人在社会中被异化的现象,生动地告诉给了人们。…… 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最伟大的说教家,他的忘我的布道行为,他的拥抱人类理想的献身精神,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新的高峰。这既是现实主义的胜利,也是人道主义在艺术上的胜利。尽管人道主义不能根本解决社会的矛盾,尽管人道主义的宣教者们难以摆脱人生的困境,但向往爱、和平、自由的思想,敢于直面现实的精神,是永存于世的。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精神洞穴的烛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特征和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毛泽东认为可以把《红楼梦》当历史看?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价值。

阅读下列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制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三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后增设了“计划部”,列为各处室之首,并立即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尽管如此,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二 胡佛水坝在1931年3月动工,1935年水坝提早两年完工。水坝经费由政府资助,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大增,因此为水坝的建造提供了一群数量可观的廉价劳工。胡佛水坝建成后形成人工湖米德湖,它不仅景色优美,成为美国人游艇、滑水、钓鱼、露营度假圣地,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胡佛水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两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及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不像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家那样是为了获得海外财富,仅仅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即向海外番夷之国宣扬大明朝的恩威和迫其称臣纳贡。此外,也顺便猎取一些异国他乡的珍稀之物供宫廷享用。这种规模浩大的航海活动不仅不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在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继位的仁宗皇帝禁止远洋航海活动。
材料二 15世纪由中国人率先开启的海外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活动,不久以后就被后来居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所主宰,拉开了一个全新历史时代的帷幕!当西方的航海家们最初开辟海上航路时,他们大多数人对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抱着一种敬仰之心。随着通往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航线的开辟以及对新大陆的发现,他们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于是,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就导致了一个殖民主义时代的来临。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一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综合实力的增长,从而使西欧基督教社会从亚欧文明地带的僻陋边陲,一跃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航海时代明朝政府进行海外探险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