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
请简要分析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题目。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 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 ①吴文英,号梦窗,南宋诗人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漫:空,徒劳。
“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5 分)

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泗州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舶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结合本诗,简述作者在诗中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主要运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山水?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