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 甲 ),池鱼思( 乙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 丙 )深巷中,鸡( 丁 )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少列适俗( )
A.韵味 B.音乐 C.情趣 D.风俗
(2)桃李堂前( )
A.排列 B.网罗 C.张罗 D.搜罗
(3)虚室有余闲( )
A.空地 B.空宅 C.闲暇 D.闲宅
在上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词,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密林 深渊 吠 鸣
B.旧林 故渊 吠 鸣
C.密林 故渊 叫 飞
D.旧林 深渊 吠 飞

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指性格、气质。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官场的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

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方,周围。四旁。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关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中划线的“风流”是什么意思?画线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

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说说本词用了哪些“古事”,并分析引用这些“古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书边事
张乔[1]
调角[2]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3]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1)张乔:唐代诗人。(2)调角:犹吹角。(3)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书边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首联中的“倚”字的表达效果。
.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下片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