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 |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 |
下图是还原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过程,下面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经①产生的转移到葡萄糖的过程中,首先传递给三碳化合物,并将其还原 |
B.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
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①过程程度大 |
将两棵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株分别按甲、乙两图所示放置培养.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甲、乙状态下两植株一昼夜02释放速率变化曲线分别如图丙、丁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
B.一昼夜中,图乙比甲中植株积累的有机物多 |
C.14时,图甲较乙中植株叶绿体中C3含量高 |
D.ab段与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 |
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 ℃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
下图表示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A.曲线1表示的肯定是谷氨酸的浓度变化
B.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谷氨酸在大约20分钟时完全分解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代 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