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读图回答27-28题该图反映了
A.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C.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
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0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A.二分之一 | B.三分之一 | C.两倍 | D.三倍 |
台湾省苏花公路东临太平洋,在地形上称“清水断崖海岸”。其依山傍海陡峭的断崖景观,名列台湾八大景之一。读图,回答小题。“清水断崖海岸”地质作用强烈,其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是( )
A.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作用 |
B.岩浆活动和海水沉积作用 |
C.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作用 |
D.岩浆活动和流水沉积作用 |
从气象角度考虑,中国大陆游客到“清水断崖海岸”游览的最适宜时间是( )
A.3、4、5月 | B.6、7、8月 |
C.9、10、11月 | D.12、1、2月 |
下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
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
2012年2月1日22∶00,武汉某游客到达非洲某机场。他在博客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小镇出发后,处处是绿色的密林,湿热的感觉非常明显。继续前行,枯黄的草木逐渐减少。几天后,乘坐的越野车在驰骋时卷起粉末一样的细沙,连呼吸里都是沙子,很多地方都能捡到湖盐的结晶体-好看的沙漠玫瑰。”据以上材料和图,完成小题。图中的四条旅游线路与博客中描述的景观变化一致的四条旅游线路是 ( )
A.乙 | B.丙 |
C.丁 | D.甲 |
在非洲,他发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船只扬帆
表示向南,落帆
表示向北。古埃及人这样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
A.地形特征与河流流向 | B.河流流向和盛行风向 |
C.气候特征和盛行风向 | D.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 |
文化景观是人们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并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的形态,一方面自然对文化景观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文化景观对自然也有改变,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据此回答小题。以下文化景观中,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
A.秦始皇兵马俑 | B.青岛市城雕“四月风” |
C.北京律师事务所 | D.江南丘陵茶园 |
下列有关龙王庙和虫神庙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历史上看,龙王庙较多地区,必定是水灾频繁地区 |
B.从历史上看,虫神庙较少地区,必定是蝗灾不发生地区 |
C.龙王庙和虫神庙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 |
D.龙王庙和虫神庙分布说明自然环境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功能没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