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 主要是指()

A.世卿世禄确立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中央集权制建立

《礼记·王制》中说:“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文中所反映的是

A.宗法制度 B.礼乐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分封制度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在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B.在范围上遍及世界各大洲,具有真正的全球性质
C.在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走向跨国行动
D.在方式上只限于游行示威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