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2—23题
垂柳 唐谚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22.诗中第一句“绊惹“两字绝妙,请你说出妙处。(2分)
23.诗中后二句,笔锋一转,另辟蹊径,你以为诗人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感情?(4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庭 芳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①。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②。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③。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溅溅:流水声。②化用了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写《琵琶行》里的诗句,来表达诗人的心情③修椽:长椽子。燕子寄寓在房梁的长椽上。④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下阕词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分点概括。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筱:细小的竹子。娟娟,秀美。②裛:通“浥”,滋润。冉冉,阵阵。“风含翠筱娟娟净”中“含”耐人寻味,历来为人所赞,请赏析它好在哪里。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颔联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 |
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
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D.尾联中的“帝乡”与题目中“赴阙”照应,长安不远,作者心中又生出别样的情愫。 |
本诗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阅读下列诗句,将你认为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两项诗句序号选出来,填写在【】内。
A.倘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 B.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
C.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 | D.花柳湖西别此翁,十年鬓雪忽重逢。 |
E.目断归帆何太疾,风吹柳絮正愁人。 上面这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与前诗有不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尾联所表达感情的不同。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唐】许浑
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劳歌注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注:“劳歌”即忧伤离别之歌。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人之军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①忧。
【注释】①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 |
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 |
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还有情”,表达挽留之意。 |
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 |
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是
A.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
B.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
C.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
D.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 |
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注,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压金线:刺绣的一种方法。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贫女道出了自己于待嫁之年打算托付良媒,考虑到家境贫寒却更加伤感的境况。 |
B.颔联表现贫女期待有人能够欣赏她高雅的格调,能够和她一样乐于过简朴的生活。 |
C.颈联写贫女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不会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迎合流俗。 |
D.诗人塑造贫女的形象,没有借助景物描写,而是直接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 |
下列诗句所抒之情与本诗“自伤”的情感相近的两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C.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D.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
E.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近代俞陛云评价本诗:“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以上评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