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7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17.9%,1995年增加到29%,平均每年增加0.65个百分点,预测205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比重的61%。据此回答18-19题: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 B.国家政策的限制 |
C.农民安土重迁观念浓重 | D.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 |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
A.处于早期 | B.处于后期缓慢发展时期 | C.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 D.趋于停止 |
下图为“某区域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序号表示地下径流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使海平面上升 | B.加速冰川融化 |
C.使水呈三态变化 | D.不断更新陆地水 |
乙地和丙地植被类型不同主要体现了
A.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 B.纬度地带性规律 |
C.垂直地带性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最有利于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读雅丹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构成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
A.变质岩 | B.喷出岩 | C.侵入岩 | D.沉积岩 |
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堆积 | C.风力侵蚀 | D.流水堆积 |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 ,44°50′N )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
该地景观反应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C.非地带性规律 | D.垂直分异规律 |
读下面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内最长河流的水文特征。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分析原因。
(4)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表面发现冰面有许多洼地、线状凹痕、垄状起伏,凸起部分边缘棱角分明,表面有窝状凹坑(如图所示)。这些冰面形态的形成原因,最主要是受()
A.风力侵蚀 | B.流水侵蚀 | C.温度变化 | D.冰川堆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