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7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17.9%,1995年增加到29%,平均每年增加0.65个百分点,预测205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比重的61%。据此回答18-19题: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 B.国家政策的限制 |
C.农民安土重迁观念浓重 | D.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 |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
A.处于早期 | B.处于后期缓慢发展时期 | C.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 D.趋于停止 |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主要有
A.尽可能地发展大城市,减少中小城市的数量 |
B.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在一起 |
C.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
D.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
图11是我国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河流中游有棉花生产基地,下游有未开发的风景区。铁路从B延长铺设到C城市后,B城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转变。据图回答28~29题。关于A、B、C三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城的主导工业部门是棉纺织工业
B.B城市原有的经济结构以旅游业为主
C.B城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
D.C城因铁路建设而兴起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网,准备新修建交通线路,下列线路设计及理由合理的是
A.铁路连接E——C ,理由是输出钢材、铁矿石、机械产品等 |
B.高速公路连接E——C,理由是扩大E港口的腹地 |
C.铁路连接C——F——G,理由是建设新的出海通道 |
D.高速公路连接C——F——G,理由是发展旅游业 |
图10是“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
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
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
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A.对于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
B.对于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
C.对于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
D.对于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
读图9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4反映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
B.T1-T4反映了城市化过程 |
C.T1-T4的过程称为逆城市化过程 |
D.T1-T4可以看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