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H2SO4,工作时的反应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Pb为负极被氧化 | B.外电路有2 mol电子转移时,负极消耗 SO42-为2 mol |
C.溶液的pH不断减小 | D.电解质溶液pH不断增大 |
“类推”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是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 SiH4>CH4;则V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顺序也是AsH3>PH3![]() |
B.第2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顺序是HF>H2O>NH3;则![]() |
C.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 |
D.酸性:HCl>H2S,所以,非金属性:C1>S |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g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
B.78g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A |
C.1L0.1 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1NA |
D.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②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⑦依据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⑨根据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A.只有①③ | B.③④⑤⑥ | C.①④⑤⑧ | D.全部正确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比非金属易失电子,所以金属可以置换非金属,而非金属不能置换金属 |
B.不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
C.变价金属一定是过渡元素 |
D.显酸性的溶液中溶质只能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单质![]() |
B.分子 | C.元素 | D.氧化物 |